1.同步带轮加工精度
同步带轮制造工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精度等级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自七十年代以来各种同步带轮的制造精度,普遍提高一级左
右.有的甚至2~3级.一般低速同步带轮精度由过去的8~9级提高到7~8级。机床同步带轮由6~8级提高到4~6级.轧机同步带轮由7~
8级提高到5~6级。对于模数不大的中小规格同步带轮,由于高性能滚齿机的开发,加上刀具材料的改善,滚齿效率有了显著提高。采
用多头滚刀,在大进给且条件下,可达到的切削速度为90m/s。如用超硬滚刀加工模数3左右的调质钢同步带轮,切削过度可达200m/
s.提高插齿效率,要受到插齿机刀具往复运动机构的限制。近在开发采用刀具卸载,使用静压轴承,增强刀架与立柱刚性等新结构后
,效率有明显提高。新型插齿机的冲程数可达到2000次/分。
国内外同行研究同步带轮(一)
同步带轮配同步带使用发展至今,同步带的使用无处不在,在我国的发展已是日益更成熟,对同步带传动使用要求愈来愈高,在同步带传动中工程技术人员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决,用试验来分析改进。相信国内同行业的同步带轮及同步带的生产厂家都在研究设计同步带轮的齿形和同步带的材料问题及同步带传动设计方法。这些要求推动了同步带传动理沦研究的发展。根据资料报道,目前国外在同步带传动理论研究上,大致可分六个方面:
1、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
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是选择同步带及同步带轮结构参数的主要依据,受到各国同步带生产厂和用户的重视。在许多企业标准中都提出了各自的设计和选择同步带参数的计算方法。198 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以间步带抗拉强度为设计准则的计算方法ISO5295-1981《同步带额定功率和传动中心距的计算》的国际标准。但采用此法时,其中同步带的基准额定功率(或许用拉力)需采用生产厂提供的同步带性能数据。除此之外,苏联学者哥列维奇,伏罗别也夫等人对同步带的失效形式和计算方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同步带耐磨性、剪切强度及传动效率等多种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同步带齿工作时的应力分布。
2、同步带传动的强度研究。在强度研究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日本小山富夫等的实验研究,他们从带齿间的载荷分布,同步带与同步带轮间的节距差值、同步带的疲劳强度和断裂特性、同步带的不完全啮合影响等多方面试验分析了同步带的强度,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此外苏联学者扮哥列维奇等对同步带的寿命、可靠性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可能会将同步带的加强肋作为重要突破点。
同步带轮的主要参数及相应意义(三)
4. 同步带轮外径do
&为节顶距,即同步带轮节圆至带轮顶圆之间的距离。由于同步带包绕于带轮上时,同步带齿谷底面与带轮齿顶面接触,故同步带轮的节顶距即等于同步带节线到带齿谷底面的距离;其数值随带型号而定。在&值已定情况下,带轮节圆位置将取决于带轮外径do。由于带轮的节距在节圆上度量,如带轮外径do数值过大或偏小,都会引起带轮节距变化,而使带轮的节距不等于带的节距,导致带轮与带不能正常啮合。因此,带轮外径do在加工时应严格控制,使其尺寸在规定的极限偏差范围内。
5. 轮齿顶部圆角半径rt
轮齿顶部圆角半径与双面齿同步带齿顶圆角半径一样对轮齿与双面齿同步带齿的啮合干涉有较大影响。当带轮齿顶圆角过小时,会使带齿进入轮齿槽瞬间与轮齿齿顶尖角产生干涉,而且圆角半径越小,其干涉长度越长,并产生磨料磨损,使双面齿同步带寿命降低。同时如轮齿齿顶圆角半径过小,其齿顶尖角将阻止带齿与轮齿进入完全啮合状态,而使带齿搁在齿槽上,造成齿间接触面积减小,严重时产生爬齿现象。因此,带轮齿顶部圆角半径宜采取较大数值,以利于带齿与轮齿的妥帖接触与啮合。但应注意,在增大圆角半径rt时,,相应会使轮齿与带齿的实际接触面积减小,故rt数值也不宜过大,对于不同节距的同步齿形带轮,其rt数值在各种同步带轮标准中均已规定。
姓名: | 周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8029025329 |
业务 QQ: | 2587149605 |
公司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水边松元路6号 |
电话: | 0769-85247189 |
传真: | 0769-85247279 |